水浒新传

《水浒新传》凡例 本书直接七十回之《水浒》通行本。古本七十回后所述,或有与本书根本冲突处。取径不同,不妨各行其是。 《水浒》续本,世有三种,一为金圣叹割裂后之古本遗文,后人题曰《征四寇》,其实并非续作也。二为雁岩山樵陈忱所著之《后水浒》,三为俞仲华所著《惩寇志》。陈著似系续百十回本。与吾人见解略有同处。俞著虽亦续七十回本,与拙著意见,根本相反。仁智之判,是在读者。 《水浒》古本,种类甚多,除《宣和遗事》中一段外,有百回本,百十五回本,百十回,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拙着既系续七十间本,故亦以七十回本为根据.其他各书,虽大抵读过,唯手边无书,未能一一参考。 笔者入川后,行李萧然,手边书不及百册。本篇涉及历史人物,除依据水浒历书外,大概采用《宣和遗事》、《宋史》,《金史》,《靖康实录》。以上各书,仅原传及《宣和遗事》在乎边,余均偶在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翻阅一二次,强记得来。挂一漏万,势所必至.然本书只是为《水浒》人物作传,非作靖康讲史,自可原谅。 小说中人物衣冠叙述,乃所必要,笔者虽对宋代衣冠,捉摸甚难,然亦无法藏拙。篇中所述,仍不外依据原传,及上述各参考书,非敢闭门造车。 《水浒》笔法紧炼,写对白是另一种手法,与其他章回小说不同。笔者观宋人小说,其所用白话,颇有相同处,大抵是当时中原标准语.曾在《道藏》中见《元太祖诏书》,多与《水浒》相似,可作旁证.吾人写末代人物,虽不必故作宋代语,致读者不可解。怛全用现代语,有原传在前,亦此因太不相像,致伤害小说中之描写。故笔者于此,尽可能模仿原传口吻,以增读者兴趣。其无可模仿处,则参酌宋人小说,及宋儒语录。非抒效颦,保存《水浒》气氛,不得不如此耳。 书中地势,自当依据宋代,但亦有必须含混处。如蓟州在燕山之北,本由石敬塘割与契丹,在《水浒》当时,乃是辽境.而原传大段述及蓟州,均认为是内地大误。且此种错误,势又无法补救。故过去之事,只好概不照应,仍以含混了之。非笔者对此人所尽知之事而不察也。至地名,则有两法,其大地名,易考证看,则用宋州郡名,如滑县称滑州,北平称燕山或燕京是.其小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