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口义

契在我,则其物必可索,圣人虽执此契,而不以索于人,忘而化也,此亦借喻之语。有德者则司主此契而无求索之心,无德者则以明白为主。彻,明也,犹今人言必与之讨分晓也。有德司契者,善人也。天虽无私亲,而此等有德之人,天必佑之,故曰常与善人。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犹孟子言得百里之地,皆可以朝诸侯,一天下之意。老子盖曰,有道之人若得至小之国,不多之民井而居之,使有什伯,如今人之保伍也,人人皆有可用之器,而不求自用。是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而安于自退也。重死而不远徙,小人皆畏罪不为恶,而各安其居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不致远以求利也。虽有甲兵而不陈列,不恃力以求胜也。合书契而用结绳,复于素朴也。甘食美衣,安居而乐俗,邻国虽近,鸡狗之声虽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各自足而不相求也。此老子因战国纷争,而思上古淳朴之俗,欲复见之也。观其所言,亦有自用之意。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之言,则无华采;有华采者,非真实之言也。庄子曰:言隐于荣华。即此意也。善,纯也。纯德之人则无所容言,又何辫乎?好辫则非纯德者矣。知道之知,不以博物为能,以博物为夸,非知道者也。圣人之道,虚一而已,何所积乎?未尝不为人也,而在己者愈有;未尝不与人也,而在己者愈多。其犹天道然,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为人、与人,言以道化物也。天之道虽有美利,而不言所利,则但见有利而无害。才有利之之名,则害亦见矣。圣人之道无为而无不为,而未尝自恃其有,故不与物争,而天下莫能与争。一书之意,大抵以不争为主,故亦以此语结之。
道德真经口义卷之四竟
#1夫惟大:『夫』原作『大』,据影宋本改。
#2天诱其衷:『衷』原作『重』,据影宋本改。
#3攻:原本作『功』,据影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