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新注

道德真经新注 序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于其中。人为万物之主,故与天地为三才焉。老君在西周之日,故秉道德以救时俗。道者,清净自然之道也。德者,以法久而失,修而得之谓之德也。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是谓域中四大焉。盖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天下得之而安,故谓之德。凡言人属者耳,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法上三大之自然理也。其义云:法地地,如地之无私载。法天天,如天之无私覆。法道道,如道之无私生成而已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例也。后之学者不得圣人之旨,谬妄相传,凡二十家注义皆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域中五大矣,与经文乖谬,而失教之意也。岂王者只得法地而不得法天、法道乎?又况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义理疏远矣。源流既挠,支派遂昏,或宗之为神仙书,或语之以虚无学,论者非云先黄老而后六经,乃浅俗之谈也,殊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余少得旨要,故辩而释之,盖清心养气,安家保国之术也。
道德真经新注卷之一
道经上
自然之性静,故天地万物生。生久而凌替,修之令反自然,故曰道。凡三十七章。
道可道,可道者,非至道也。非常道。谓惟恍惟惚也。名可名,可名者,物之质也。非常名。谓曰大曰逝也。无名,天地之始;此上明道之精妙,趋于言说,离于名称。道生天地之初未有人,未有人,即谁强名道。有名,万物之母。三才既具,品物流形,含育之义明,母子之名立,圣人自此而垂教。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儌,边也。人之大端不出于有欲与无欲也。故有欲者不游乎道中,而忘怀者独见夫精妙。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在道则一,为物则二。同谓之玄。玄,黑也。夫五色置于晦冥之中,则无辨矣。能使异名为造一,可谓乎玄中玄。玄之又玄,愈玄愈不可测。众妙之门。夫如是,方可达于万化出入之所由。
天下有天下之主也。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若所美与众同,岂非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若所善与众异,则诚不善也。故有无之相生,对而生也。难易之相成,迭相成也。长短之相形,并可见也。高下之相倾,起交争也。音声之相和,不独为也。前后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