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解(宋陈象古)

道德真经解
经名:道德真经解。宋陈象古解。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原文不分章,今据通行本补。
道德真经解序
道本真淳,理贵清争。民兴情欲,巧伪万端。全生不能,救死不暇。太上愍於苦趣,为着真文,以谓道非己生,百姓咸有,惑於障蔽,遂失自然。故显教丁宁,立言亲密,还淳反朴,皇在人心,分章设名,乃昔前训。夫道包於德,德和於道,强名不德,妙用一同,以理究观,何有分别。今以太上老君五千言为标题,庶几完其旨意。理深义奥,要在发明,若或胶柱不通,恐误研精覃思,辄存解说,聊视管窥。
时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初五日陈象古序。
道德真经解卷上
丞议郎陈象古解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谓众人之所知者也。可名谓众人之所见者也。虽可知可见,未能尽道之妙理也,故众人常道者,非所谓道也,众人常名者,非所谓名也。道则渊乎其无名,名则纷兮其非道,皆强名之为道为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母,喻也,义取其始生也。天地之始,恍惚无名,既有其名,因万物之生於天地之间故也。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
无欲观妙,本极始也。有欲观徼,明其终也。欲因物而生,物尽欲极,则至於无为矣。徼,边际也。欲及乎边际,极而无所更往也。必有还淳反朴之理,与妙何以异哉。故无欲观妙,有欲观徼也,一而已矣。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因无欲而知道之妙,因有欲而知道之徼,岂非同出之旨哉。
同谓之玄。
玄者,深微之义也,悟之在心。圣人知道之始终,觉道之用拾。众人则日用而不知其要,非元而何。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非浅近之义也。非常道,非常名,其理至深,不易窥测,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非一而已,施之於治天下,施之於洽国,施之於治家,施之於治身,其妙皆如是而已矣。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夫厌於粱肉者,不顾羹藜唅糗之味;被於纯绵者,不爱羔裘牛衣之温。殊不知寒者利祖褐,饥者甘糟糠,其要在饱暖而已。故美生於恶,恶生於美,善生於不善,不善生於善,皆由心存其好恶者也。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