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疏义(宋赵志坚)

道德真经疏义(二)
经名:道德真经疏义。唐赵志坚注。六卷(原缺卷一至三)。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道德真经疏义卷之四
原阙卷一至三
德经
上德章第一
道是微妙之本,本尊故称上。德是慈济之迹,迹卑故言下。今此卷中合有四十四章,大分三别,初一章立宗,次四十二章广谈义理,后一章结会归宗。初章之中,自有五别,初明德有要执,遂成上下,次明五德降杀,由人与时,三明意渐浇讹,失道行礼,四明忠信不足,华薄有余,五明有道丈夫,去华归实。四句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德者得也。与道相得,故云德也。德有二义:一者本德,道之妙用,随类生长,咸令有益。二者修证,契道之人,初得真性,终复本道,既能自得,又令他得,所得者道,故云上德。不德者,上德也。德与道契,利物弘深,功成逵隐,德不彰露,百姓日用而不知,万代资之而不识,此诠有德,高胜无比,故称为上。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夫心境两忘,物我齐贯,与道玄同者,方谓之德。今则矜执未袪,封着犹在,虽则德亦备矣。自见犹存,为未全忘,故名为下。下十一句二。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以,用也。无为言内心虚澹,无欲为为。无以为谓境物虚净,俗所有法,皆无用为。此迷上德之妙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未能虚遣贵爱,有为成功立事,故云为之。欲荣利以润家,国名谥以扬己,故云有用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恩惠之进。恤人不足,损己惠之,矜人有过,私恩宥之,此为之也。成济不以为功,施恩不望其报,此无以为也。荷恩者,众怀惠者多,从化如流,承风自靡,仁道最优,故称上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宜也。人无分理,物失其宜,时有刚洁之士,不容私邪,明断是非,审分曲真,咸得分理,不失其宜者,义士之所为也。近徇荣禄,远吊功名,此有用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礼,履也。俯仰进退,履践合度,谓之礼。攘,奋臂也。仍,引也。备得节文,名之为上。夫礼者制形之法,淳风渐浇,人情险薄,心不相与,形又倨傲,从外设法,且制容仪。庶使心逐形柔,内随外顺,身既合礼,心渐得理。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