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元吴澄)

道德真经注
经名:道德真经注。元吴澄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雅本)。此注本将《老子》原文分为六十八章,无章名。
老 子
临川吴澄述
老子,李氏,名耳,字聃。《史记□列传》曰:字伯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周守藏室之史也。修道德,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於是乃着上下篇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终。庄子曰:以本为精,以末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古之博大真人哉。
苦音怙。藏去声。强为上其两切。下云伪切。
道德真经注卷之一
临川吴澄述
道经上
上篇之首句曰道可道,故以道字名篇,尊之而曰经。他本或作《道德经》上,则是以《道德经》为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久不变也。名谓德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无名,字之曰道而已。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德虽有名,强为之名而已。若谓如名物之可指定而名,则非此常而不变之德也。○可道去声而道同。强其两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谓之始。有名者,德也,万物皆由此德而生,故谓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即常道、常名之常。常无欲,谓圣人之性寂然而静者,此道之全体所在也,而於此可以观德之妙。其指德言,妙以道言。妙者,犹言至极之善。常有欲,谓圣人之情感物而动者,此德之大用所行也,而於此可以观道之徼。其指道言,徼以德言。徼者,犹言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是也。○徼古吊切。
此两者同,
此两者谓道与德。同者,道即德,德即道也。
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德自道中出而异其名,故不谓之道而谓之德。虽异其名,然德与道同谓之玄,则不异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