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经名: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冷虚子注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纯也,一而无杂。人者,通理达性之人也。曰者,语辞也。

夫欲修道,
进趣之心,名为修道。
先能舍事,
一切无染,名为舍事。
外事都绝,
六尘为外事,须远离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更不染着,名为都绝。
无与忤心,
境不来忤,心即无恼;心不起染,境则无烦。心境两忘,即无烦恼。故名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
摄澄烦恼,名之为安。本心不起,名之为坐。
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慧心内照,名曰内观。漏念未除,名为心起。前念忽起,后觉则随。起心既灭,觉照亦忘。故称除灭。了心不起,名之为安。觉性不动,名之为静。故称安静。
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众心不起,妄念悉忘,乱想不生,何有贪着?故曰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昼之言净,夜之言垢。垢净两忘,无有间替,故名不替。
唯灭动心,
忘想分别,名曰动心。觉照祛之,故名为灭。
不灭照心;
慧照常明,无有间,故名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
不起一切心名空心。
不凝住心,
一切无着,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若取一法,即名着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照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言习性烦恼,难可灭除,定力未成,暂停还失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战。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