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集注辩证后语

后为东莱刘氏所得。去年,由刘少先生捐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现藏北京图书馆。今年是屈原逝世的二千二百三十年。我们藉此机会,把这部最古的最完备的楚辞集注定本,影印出来,作为对于屈原这位古代伟大的爱袓国、爱人民的诗人的一个纪念。同时我们想,这部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屈原的专家们也将会有些贡献与帮助。一九五三年月十日郑振铎跋。 直齐书録解题〔宋〕陈振孙 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 侍讲建安朱熹元晦撰。以王氏、洪氏注或迂滞而远于事情,或迫切而害于义理,遂别为之注。其训诂文义之外,有常考订者,则见于辨证,所以祛前注之蔽陋而明屈子微意于千载之下。忠魂义魄,顿有生气。其于九歌、九章,尤为明白痛快,至谓山海经、淮南子殆因天问而著书,说者反取二书以证天问,可谓高世絶识,毫发无遗恨者矣。公为此注在庆元退归之时,序文所谓「放臣弃子、怨妻去妇」,盖有感而托者也。其生平于六经皆有训傅,而其殚见洽闻发露不尽者,萃见于此书。呜呼伟矣!其篇第视旧本益贾谊二赋而去谏、叹、怀、思。屈子所著二十五篇为离骚,而宋玉以下则曰续离骚,其言七谏以下「辞意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尤名吉也。楚辞后语六卷 朱熹撰。凡五十二篇。以晁氏续、变二书刊定,而去取则严而有意矣。【卷一五楚辞类】 郡斋读书志附志〔宋〕赵希弁 楚辞集注八卷、后语六卷、辨证二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离骚凡七题二十五篇,皆屈原作,定为五卷。续离骚八题十六篇,定为三卷。校晁氏本增吊屈原、服赋二篇,而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公谓四篇虽为骚体,然词气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就其中谏、叹犹粗可观,两王则卑已甚矣,故虽幸附书尾时人莫之读,今不复以累篇袠也。贾傅之词于西京为最髙,且惜誓已着于篇,而二赋尤精,乃不见取,亦不可晓,故并录以附焉。后语定着五十二篇。公谓屈子者穷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之词也,故今所欲取时使继之者,必其出于幽薆穷蹙、怨慕凄凉之意,乃为得其余韵。而宏衍巨丽之观、欢愉快适之语,宜不得而与焉。至论其等,则又必以无心而冥会者为贵。其或有是,则虽远且贱,犹将汲而进之。一有意于求似,则虽迫近如扬、柳,亦不得已而取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