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词曲概

其实阴、阳之说末兴,清、浊之名早立矣。 曲辨声、音。音之难知过于声。声不过如平仄、顿送、阴阳而已,音则有出字、收音、圆音、尖音之别,其理颇微,未易悉言。姑举其槩曰:“萧”出“西”,“江”出“几”,“尤”出“移”,“鱼”收“于”,“模”收“呜”,“齐”收“噫”,“麻”收哀巴切之音,圆如“其”、“孝”,尖如“齐”、“笑”。 《度曲须知》谓:“字之头、腹、尾音,与切字之理相通。切法即唱法。”余以为唱法所用,乃系合声。合声者,切法之尤精者也。切字上一字为母,辨声之清浊,不论口法开合,合声则兼辨开合矣;切字下一字为韵,辨口法开合,不论声之清浊,合声则兼辨清浊矣。且合声法,收声不出影、喻二母,如哀、噫、呜、于,皆是。 事莫贵于真知。周挺斋不阶古昔,撰《中原音韵》,永为曲韵之祖;明嘉、隆间江西魏良辅创水磨调,始行于娄东,后遂号为“昆腔”,真知故也。余谓:曲可不度,而声音之道不可不知。郑渔仲《七音略序》云:“释氏以参禅为大悟,以通音为小悟。”夫小悟亦岂易言哉! 张平子始言“度曲”,《西京赋》所谓“度曲未终,云起雪飞”是也。制曲者体此二语,则于曲中扬抑之道,思过半矣。 王元美评曲,谓北筋在弦,南力在板,可知元美时,弦索之律犹有存者,后此则知有板而已。然板存即是弦存,沈君征论板之正赠,通于弹拍,近之。 《乐记》言“声歌各有宜”,归于“直己而陈德”。可知歌无今古,皆取以正声感人,故曲之无益风化,无关劝戒者,君子不为也。 《尧典》末郑注云:“歌所以长言诗之意。声之曲折,又长言而为之。声中律,乃为和。”《周礼》乐师郑注云:“所为合声,亦等其曲折,使应节奏。”余谓曲之名义,大抵即曲折之意。《汉书?艺文志》《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曲折》七十五篇,殆此类耶? 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词、辞通。《左传》襄二十九年杜注云:“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正义》云:“其所作文辞,皆准其乐音,令宫商相和,使成歌曲。”是辞属文,曲属声,明甚。古乐府有曰辞者,有曰曲者,其实辞即曲之辞,曲即辞之曲也。襄二十九年《正义》又云:“声随辞变,曲尽更歌。”此可为词、曲合一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