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话

是那里,前途去未审安身在何处。’此界韵也。后在白门听伎,有歌‘何处’为‘何地’﹡者,此又近论韵家所改窜字。”按:南曲固无专韵,然如西河言,则南曲韵究无定主,故九宫大成选古词以补南曲所无。其南词凡例谓:“词韵舆曲韵不同,度曲者仍用《中原韵》塡之。夫南曲既可用《中原韵》,是仍以四声通用为正矣。《梅岭记》之《倾杯序》云:‘雾锁烟林映峭壁,岩壑峯峦翠。’散曲之《倾杯赚》云:‘红装素态擎清露,景堪录。繋百索,衫裁艾虎。’此皆南曲以入声舆三声并押之证。” 顺治末,武林陈次升作《南曲词韵》,欲舆周韵并行,缘事中辍。李笠翁谓:“南韵深渺,卒难成书。塡词家即将周韵就平、上、去三音中,抽出入声字另为一声,备南曲之用。”是又一说。南北曲声调虽异,而过宫、下韵则一。自高则诚作琵琶,创为“不寻宫数调”之说以掩己所短,后人遂借口谓“北曲严而南曲疎”。臧晋叔讥之,是也。 何元朗评施君美《幽闺记》,称其“远出《琵琶》上”。王元美讥之,以为“元朗好奇之过”。臧晋叔则以《琵琶梁州序》、《念奴娇序》二曲不类永嘉口吻,意为后人窜人,谓“元朗称许《琵琶》,自不识所谓幽闺”。不知作曲各得其性之所近,阅曲者亦嘉其性之所近。即如若士之才,不可一世,而《紫钗》一记,亦长于北而短于南。倘必胶一己偏执之见,辗转讥弹,务求必胜,亦古人之不幸也。 臧晋叔家藏元人秘本杂剧最多,复从刘延伯借所录御戏监本二百种,参伍校订,择其佳者百种,以甲乙厘为十集梓行,今所傅《元曲选》也。其所弃而不入者,不可得见,亦一恨事。﹡ 曲白不欲多。《西厢》二十一折,原白本自寥寥也。白无骈偶则直,骈偶多则词意又晦。《琵琶》之黄门诸篇,巳觉取厌,而《昙花记》终折竟无一曲,《浣纱》、《玉盒》终折无一散白,更无谓矣。但非所论于杂剧。杂剧以四折叙传奇故事,其白不得不密,不得不多。然亦有至累千百言者,则作者之妄也。予幼喜读曲,今成癖矣。消愁遗闷,殆胜小说。每欲即所见各为点论,汇选千种,成曲海巨观,未果也。上秋游顶湖,阻风肇庆,弧篷俏坐,辄杂忆而随记之,了无伦次。归乃补缀成帙。甲申腊尽,枏记。﹡ 〔注〕每卷前原题“籘花主人梁廷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