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栖霞说稗

正人吐气。湘侍曰:“今剧中有所谓《二十八宿归天》者,盖《赐绣旗》之后出。光武保全功臣,古今所罕,而大反其事,何耶 ”璱妉曰:“此必明初人所为,盖以讥太祖诛僇功臣,为傅、蓝诸公而发。”浣霞以为然。 文武解元 鲍老登场,盲翁负鼓,每有文武解元,人多斥其不经。偶检《寄园寄所寄》(卷六)引《蓉沚集》云:“熊大司马廷弼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又弃武就文,中万历了酉湖广乡试第一名,于是榜其堂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则不得以剧词为不经矣。复卿曰:“《柳南随笔》(卷一)、《渔矶漫钞》(卷十)皆载此,殆本《寄园》。胜国事固有之,国朝则无此矣。”予按: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上谕:“文、武考试,虽曰两途,俱系遴拔人才。而习文之内,亦有学习武略,善于骑射者;习武之内,亦有通晓制义,学问优长者。如或拘于成例,以文、武两途,不令通融应试,则不能各展所长,必致遗漏真才。嗣后文童生、生员、举人内有情愿改就武场考试者,武童生、生员、举人内有情愿改就文场考试者,应各准其考试,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着九卿詹事科道议奏。”十二月辛卯,礼部等衙门议覆:“文、武生员、举人有愿改考者,准其改考。”上曰:“改考实系佳事,但恐武生记文数篇,希图儌幸者多,学臣于生员公取者有之,至武生全无公道矣。此弊朕皆知之。嗣后由武考文不中者,若再令考试,则弊生矣。应许改考一次。其不中者,应着停止。”《穆堂别稿》(卷五十)《孙少司马母张夫人行述》云:“甲午乡科,朝廷特恩许文、武互考,不孝遂以监生应顺天武乡试,中式武举。岁辛丑,又遵慈命,循例入文场,蒙公识拔,获中进士。”少司马者,孙国玺也。是以武举而中文进士,特非解元耳。若章氏实斋《湖北通志稿》、《徐本仙传》云:“补诸生。能骑射。试文于乡,未售,卽应武举。主考欲擢高第,已知其才,留应文举。康熙庚子,举于乡。”《癸巳存稿》(卷十五)《胡先生事述》云:“父瑨,为武学生。呈请文试,遂举于乡,成进士。”时乾隆甲戌也。至乾隆七年壬戌四月初七日丙申,礼部等部议准御史陈大玠奏:“文、武互试,原欲简拔全才。乃自定例以来,累科获隽者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