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要诀

 大观帖。淳化之弟。大观间奉旨以御府真迹重刻于太清楼。中有兰亭帖,蔡京摹刻。京沉酣富贵,笔偏手纵,非复古意,赖刻手精工,犹胜他帖尔。
太清楼续阁帖。刘焘摹刻。工夫精致,亚于淳化。肥而多骨,求备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风韵。
戏鱼堂帖。刘次庄摹于临江,除去淳化年月,而增释文。在淳化翻刻中为有骨格者,淡墨拓尤佳。
东库本。世传潘氏子析居,石刻分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上十卷,绛守重刻下十卷,足为一部,名东库本。其家亦复重刻上十卷,足为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之祸,石并无存。今重刻者去之远矣。
鼎帖廿卷。绍兴间武陵丞赵铚父子编,中有黄庭经,石硬而刻手不佳,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曹士冕摹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清楼续帖。
玉麟堂帖。吴琚摹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米元章手摹二王以下真迹入石,佳帖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仿佛尔。
汝州帖。摘诸帖中字牵合为之,每卷尾有汝州印,后有会稽重摹,俗谓之兰亭帖。
黔江帖。秦子明借宝月古法帖摹刻,石在黔江绍圣院,乃潭人汤正臣父子刻。
赐书堂帖。宋宣献公摹于山阳。石已不存,后又重摹。
蔡州帖。蔡州临摹绛帖上十卷,出于潭帖之上。
彭州帖。刻历代法帖十卷,不甚精彩。
利州帖。庆元中以戏鱼堂帖重刻于益昌。
泉州帖。淳化帖翻,最为完善。少逊于大观绛帖,比之他刻亦大相径庭。自智果而后缺十馀帧。
群玉堂帖。韩侂胄刻,笔意清遒,虽有胜趣,憾刻手不佳,不为精妙。
百一帖。王万庆摹刻。
修内司帖。淳熙间出内府所藏刻,石禁中,题尾云:修内司奉旨上石。亦名閟阁续帖。
甲秀堂帖。庐江李氏刻,前有王颜书,多诸帖所未有。
二王帖。许提举刻于临江。
真赏斋帖。锡山华氏刻。此明碑之最精者。
右十二篇,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肉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简缘云:书法之赜,和盘托出。学者但要自始讫终,细心体会,自有正路可入。毋为野狐鸣盘踞胸中,轻视此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