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传_钟桂松

《茅盾传》查看《茅盾传》书评和最新更新以及相关书籍推荐请到《茅盾传》专题网址http://www.baidu.com/zhuanji/1189/ 第一章地灵人杰 茅盾,1896年7月4日诞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姓沈的家庭里。取名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茅盾”是他写作《蚀》三部曲时用的笔名,也是他120多个笔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有国际知名度的笔名。 一颗种子降落在地上的时候,因土地肥瘦的缘故,往往影响以后的生长和果实的成熟。所幸的是,茅盾降生在一个有文化底蕴、物产丰富、较早具有开放意识的地方。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茅盾自己也颇自豪:“我的故乡向来是一个鱼米之乡。” 乌镇,地方不大。但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铸成了它那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茅盾出生时,乌镇为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苏州、嘉兴) 七县(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震泽)的错壤之地。所以当地方志上讲它是“镇虽一隅,实三郡六邑之屏藩也。”乌镇又是杭州到苏州的水路中间,距上海嘉兴也不过是半天的路程。因此,这个水乡小镇,却常能得大都市的风气之先。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开放的风气,较早地在乌镇萌发,规模也日渐大起来,到上世纪初,这个小镇,已经颇具规模,全镇东西长7华里,南北也有7华里。一条市河(其大名叫车溪)由南而来,穿镇而过,浩浩荡荡北去。河东叫青镇;河西称乌镇。茅盾家在青镇,但习惯上统称乌镇。当时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杭嘉湖平原,水乡小镇的繁荣,都是靠附近农村来支撑的。所以乌镇的“乡脚”特别远,十里之内,赶集进镇都到乌镇。而附近乡里,又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水稻和蚕桑成了乌镇农村里的主要支柱产业。这些物产源源不断地运往镇里,又换回农村必需的日用品,从而活跃了镇上的经济。千百年来,年年岁岁,岁岁朝朝,慢慢使乌镇这个小镇,变成有文化有历史的水乡古镇,成为江浙交界的一个重镇。 悠悠岁月,涤去尘埃,留下的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的进步和开放,也使茅盾祖辈和先贤十分崇尚知识和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氛围。镇上,除了穿镇而过的市河外,还有两条名字很典雅的河,绕镇而过,一条叫澜溪塘,一条叫紫云塘,与镇内的市河一水相连。镇内小河纵横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