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爱玲的上海_文林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查看《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书评和最新更新以及相关书籍推荐请到《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专题网址http://book.52xx.cn/zhuanji/6346/ 第1章 开篇的话
张爱玲时代的上海(1920-1952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上海,是决定上海人气质和德行的上海,是世界东方的国际大都会,是欢喜与凄凉极端分裂的天堂和地狱。
因此,寻找张爱玲的上海有一点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要寻找与张爱玲时代的人物具有共性的上海人。尽管现在距离张爱玲的时代已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作为上海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即使再过上一个世纪甚或几个世纪,也依然脱不掉张爱玲所反映的那些人的影子。比如今天的“老克勒”之于《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振保身边的“红白玫瑰”之于衡山路上找“港湾”寻“依靠”的时尚女子;小艾之于新上海滩上的几十万打工妹……所以,寻找张爱玲的上海,其实是在寻找留在上海骨子里的历史文化传承。也许这些传承已经变质,也许依旧辉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上海人造就了上海。就像张爱玲说的:“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作者
2008年于成都 www.baidu.comt-xt-小-说-天.堂 第2章 上海的倾城之恋(1)
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但一座城市的向往又有多少人能够赶得上呢?在寻找张爱玲的『上海』的那些日子里,我所看到的新上海与旧上海最大的重叠,无非是一种文化认同的重叠。从出国到居住和消费,上海人仍然沿袭着百年不变的喜好,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甚至与往昔相比,还有着过之而无不及的表现。无论是在新上海的摩天大楼顶层,还是在散发着酸臭的老弄堂巷子里,我都一次次地领略着张爱玲尝试过的那个上海所特有的固执与疯狂。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我的上海朋友:『究竟是什么驱使你们那么向往西方生活?』我的朋友笑着回答说:
『侬要是到上海来住上一年就知道了,上海的传统是崇尚「洋盘」拒绝「老土」。不管谁,只要想在上海待下去,就必须学会「洋盘」。』
梅龙镇广场八楼
这里是通向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