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笔杂抄

无一毫少作之态。其诗,意深义精,而语尤高。后学但知其时文,罕有识此者。蔡行之亦锓其集于三山,但水心取其学,取其诗,不甚取其文。盖其文颇失之孱弱,时文气终消磨不尽也。 宝庆初,朝贵多不敢轻接客,接亦不敢一语及时事。魏鹤山为名吏,论事方岌岌。一日,独会客,余亦在坐。鹤山言:“《易?泰卦》只说一通字,今日在上者多猜防掩蔽,而下情不通于上,在下者多料想惊传,而上情不通于下。如何得有泰之象?”他日,复上卦事,首论《泰卦》,即此意也。故相欲观诸公意向,有一从官招诸从官饮,因言:“今日之事,正如主人设醴觞客,为客者当荷主人美意。乃或指摘主人某事未是,某事未善,岂礼耶?”众唯唯无语。鹤山独谓不然,主人招客固美意,然或所言议背理,不合人情,为客者亦可强从命耶?故相闻此语,知决难两立,鹤山于是有靖州之行。 《尧典》有君道焉,犹《易》之乾也。《舜典》有臣道焉,独《易》之坤也。《诗》周南、召南亦然。 今人但知六经载义理,不知其文章皆有法度。如《书》之《禹贡》,最当熟看。《舜典》载巡狩事,云:岁一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其事甚繁。下载五月南巡守,则但云至于南岳,如岱礼一句而已。八月西巡守,但云至于西岳如初。十一月朔巡守,但云至于北岳,如西礼。不复详载望秩、协同、礼玉等语,盖文法变化,所谓如岱礼、如初、如西礼之类,语活而意尽,皆作文之法也。至于《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无逸》等篇,皆平正明白,其文多整,后世偶语,盖起于此。 典谟中,皋陶论九德,当居第一,禹议论次之,夔论乐又次之,益亦有告戒,又次之。其后伊尹言一德,仲虺言建中,傅说言学,箕子言九畴,周公言无逸,召公言敬德,此皆是道统之传,为后世所宗者也。至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则类聚,而究切之无遗谊矣。孟子论道统亦云,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莱朱即仲虺也。但孟子独不拈出箕子,岂以仅及见武王,而不及见文王耶? 《孟子》七篇,不特推言义理,广大而精微,其文法极可观,如齐人乞墙一段尤妙。唐人杂说之类,盖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