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

其寿, 优游圣德,以为自然之至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
扬圣章第十三
君德圣明,忠臣以荣,君德不足,忠臣以辱。不足则补之, 圣明则扬之,古之道也。是以虞有德,皋陶歌之,文王之道, 周公颂之,宣王中兴,吉甫诵之。故君子,臣于盛明之时,必 扬之,盛德流满天下,传于后代,其忠矣夫。
辨忠章十四
大哉?忠之为道也,施之于迩,则可以保家邦,施之于远, 则可以极天地。故明王为国,必先辨忠。君子之言,忠而不佞 ;小人之言,佞而似忠,而非闻之者,鲜不惑矣。忠而能仁, 则国德彰;忠而能智,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 有其能,必曰忠而成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智而不忠,则 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 此三者,不可不辨也,《书》云:“旌别淑忒,其是谓乎。”
忠谏章第十五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 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 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义,终 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则圣。”
证应章第十六
惟天鉴人,善恶必应。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忠 则福禄至焉,不忠则刑罚加焉。君子守道,所以长守其休,小 人不常,所以自陷其咎。休咎之徵也,不亦明哉?《书》云: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报国章第十七
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 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报国之道 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 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四之用,是皆报国之道, 惟其能而行之。《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况忠臣之 于国乎。”
尽忠章第十八
天下尽忠,淳化而行也。君子尽忠,则尽其心,小人尽忠, 则尽其力。尽力者,则止其身,尽心者,则洪于远。故明王之 理也,务在任贤,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政教以之而美,礼 乐以之而兴,刑罚以之而清,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内,有太 平音,嘉祥既成,告于上下,是故播于《雅》、《颂》,传于 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