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信录

《考信录提要》

●自序
(刚(顾颉刚)案:旧本无此序,今依《夏》、《商》、《丰镐》诸录之例,由《总目》内录出补入。)
《考信录》何以有《提要》也?所以自明作《考信录》之故也。薛敬轩先生云:“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此不过因世之学者心无实得,而但剿袭先儒道学陈言以为明道,以炫世而取名,故为是言以警之耳。朱子以後,岂无一二可言者乎!朱子以《书传》属蔡沈,以《丧》、《祭》二礼属黄,至於《春秋经传》,绝无论著,是朱子亦尚有未及为者。《鸱》,诗传沿用《伪传》旧说,及与蔡沈书,始改以从郑,是朱子亦尚有未及正者。况自近世以来,才俊之士喜尚新奇,多据前人注疏,强词夺理以驳朱子,是朱子亦尚有待後人之羽翼者。苟有所见,岂容默而不言。故先之以《提要》,以见茹之而不能茹者,良有所不得已,阅者当有以谅其苦心也。
●卷上
○释例
△时代与识见(以下三章,通论读书当考信之意。)
圣人之道,在《六经》而已矣。二帝、三王之事,备载於《诗》、《书》(《书》谓《尧典》等三十三篇),孔子之言行,具於《论语》。文在是,即道在是,故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六经》以外,别无所谓道也。顾自秦火以後,汉初诸儒传经者各有师承,传闻异词,不归於一,兼以战国之世,处士横议,说客言,杂然并传於後,而其时书皆竹简,得之不易,见之亦未必能记忆,以故难於检核考正,以别其是非真伪。东汉之末,始易竹书为纸,检阅较前为易;但魏、晋之际,俗尚词章,罕治经术,旋值刘、石之乱,中原陆沉,书多散轶,汉初诸儒所传《齐诗》、《鲁诗》、《齐论》、《鲁论》陆续皆亡,惟存《毛诗序传》及张禹更定之《论语》,而伏生之《书》,田何之《易》,邹、夹之《春秋》亦皆不传於世。於时复生妄人,伪造《古文尚书经传》、《孔子家语》,以惑当世。二帝、三王、孔门之事於是大失其实。学者专己守残,沿讹踵谬,习为固然,不之怪也。虽间有一二有识之士摘其疵谬者,然特太仓ㄗ米,而亦罕行於世。直至於宋,名儒迭起,後先相望,而又其时印本盛行,传布既多,稽核最易,始多有抉摘前人之忄吴者。或为文以辨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