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杂记

,非帝王智虑有所不及也。势之所使,不能不变耳。亦犹造化阴阳昼夜寒暑不能一定,非人力之所能为者也。
国初,天下诸王皆置护卫,有兵权。至太宗靖难后,遂皆革罢,不许来朝。初制亲王岁支禄米一万石,后因地方丰歉,或有减支。郡王将军俱有常禄,亦因民供有限,悉减支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其折色多不关支。又如初封郡王岁支二千石。以后袭封具支一千石,后亦有例,初封郡王亦支一千石。又如郡王生子,多至二三十人者有之。庆成王生七十子,夫以七十子论之,一岁皆支米一千石,反多于亲王禄米矣。先年陕西庆府分封郡王,俱于庆府一万米内分拨,并军校亦于大府分出,不知彼时奉何事例?又如镇国等将军年十一二岁,即请封号禄米。弘治某年,因灾异,礼部会官议修省事件,郎中慈王纶白于诸大臣,定议:“镇国等将军年及十五岁,方准拨支禄米。”至今行之,以民供论之,则日益不及。以宗室论之,往往衣食不继。又宗室隆为庶人者,计口月给米一石,比与将军中尉反得实支。宗室例不种田、纳税、商贩、营利,而常禄不给,势所必至矣。
国初定制,百官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勾养廉用度。后改四品以上,三分本色,七分折色;五品以下,四分本色,六分折色。后又改在外官,月支本色米二石,其余俱支折色。其折色以钞为则,每米一石折钞十五贯或二十贯,每布一匹折米二十石。京官折俸四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此贪婪之难禁也。
国初官制全论历俸深浅转升,如京官六品六年考满升一级,从五品又历俸三年升一级,正五品外官必九年考满,论繁简升转,此定制也。如宋景濂,洪武二年除学士,十年致仕,五品终身。自洪熙以后,选法渐变。盖因四品已上官渐少,五品以下官渐多,卑官皆升,高官无缺不得升,或卑官未该升,高官急缺亦须升补,以此有不待缺而升者。如翰林院学士、春坊殿阁大学士有升至尚书、侍郎带虚御者,通政使、太常卿、国子监祭酒及由序班出身升至鸿胪寺,乡医士出身升至太医院使,写字出身在内阁书办升至编修、郎中等官皆有。升至尚书、侍郎带虚御者,皆因该升而无缺也。又有急缺而皆无可升之人,则与署职,如六部署郎中、员外郎是也。然署职之例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