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台湾县志

学一在新港社口,一在新港社内,一在卓猴社,一在大杰巅社。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建议,各置社师一人,以教番童;听县儒学训导按季考察。
学田
府儒学田一在凤山县■〈鱼逮〉港庄。计田一百五十八甲一分六厘七毫,除管事辛劳田十五甲,甲头田五甲,本庄土地祠香灯田二甲,给赏孤老田二甲,实田一百三十四甲一分六厘七毫。年输正供榖十九石九斗二陞,折实榖二十四石道斗,实收租榖七百八十一石道斗。一在邑治二赞行。计田七甲七分一厘八丝五忽,年输正供榖三十八石五斗二陞九合七勺三撮,学租榖四十四石道斗。一在凤山县荆秦林。计田四甲二分,年输正供榖一十八石八斗,学租榖二十四石道斗。以上各田俱康熙四十九年巡道陈璸捐置,为郡学各祠香灯祭祀及修葺并逐月会课生童等费外,又拨榖八十石给本县儒学(详见下)。
县儒学田在永康里嵌顶。下则园一片,年输正供外,计榖一十二石有奇。因不敷县学各祠香灯、祭祀、修葺及生童月课诸费,乾隆三年议将府儒学所收租榖匀抽八十石给之,遂为例。
海东书院田在彰化县大武郡保社北庄内二抱竹庄。计水田九十一甲七分三厘,折一千零九亩九厘零。每年除完正供榖一百六十石六斗六陞六合八勺五抄外,实收租榖五百七十三石二斗二陞三合五抄。乾隆五年,拔贡生施士安捐置。
崇文书院田在诸罗县芦竹角海丰仑。计三十七甲一分四厘四毫,每甲纳租榖八石道斗,年共收榖二百九十七石一斗五陞二合。除纳正供并运载船脚工费榖一百一十五石五斗六陞,实收榖一百八十一石五斗九陞二合道斗。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卫台揆捐置。
论曰:学者所以教士也。因士而后立学,因学而后祀先圣先师。因造士而后设选举,因养士而后设俸廪。先王之制,至详且悉矣。自汉以来,古制渐湮,而学之名不废。其后州县皆有学,则皆有孔子之庙。又有义学、社学、书院。其师生则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秀才、博士等弟子员、增广生员、上舍、内舍、外舍、廪生、增生、附生之名。而所在学田,亦额置多寡不。于古制不必尽合,要亦存其意焉。台虽海外,庶政备举,人才之兴,当亦有渐也。顾府学两广文兼司掌教,责有尤专。倘司选者务期得人,身任者终志成物;则文物声名,岂以地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