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采诸父老所传,得之里闾所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今日之所闻见。”该志凡收入正文的内容,必定随以夹注,引据资料,说明出处。有的出处,现在尚有典籍可稽者,如《周礼》、《史记》等。还有数十种已佚文献仅藉此志得以知传,诸如唐代之林谞《闽中记》、元和《球场山亭记》、林嵩《重修子城记》、陈傅《瓯冶遗事》等。此外更有难以计数的诏敕、札牒、状奏、文移、碑铭、诗文之类。举证精核,不惮繁赜。其功用不仅在于保存乡邦文献,还将永远具备历史研究和考古认证的科学价值。
宋淳熙《三山志》原刻版本,元代之后已不见著录,全赖明代人写本的流传而得以保存。清至近代省内外出于多手的抄本纷见迭出,多源于明代分流于闽中和江浙等地的故家藏本。其中抄工精谨,经名家考订,传藏有据,可以踪迹到宋代原刻面目者,已极珍罕。现存明万历和崇祯的重刊本,源于嘉靖马森家藏抄本,是经林材、谢肇淛、徐■〈火勃〉等人共同考订过的,闽中后世各种抄本皆由此而传。清《四库全书》抄本,源于“两淮马裕家藏本”,是经馆阁文臣删补过的。清康熙间朱彝尊从昆山徐家借到武进(今常州市)庄氏原藏本,得以抄录,携归秀水(今嘉兴市),于是流传于浙江。清道光间湖州程氏又携所抄本到苏州用刘家所藏明人写本对勘。湖州密迩嘉兴,其间或有渊源。今所见江浙传本存在的疑缺处多相似,而闽中传本的疑缺处则多迥异于江浙本,往往此有彼无,此无彼有,今以远源于异地的抄本汇校缺失,择善而从,将大有利于恢复原作的真实。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视全省古旧方志的整理工作,对《三山志》的校注印行,关注尤多。由于校勘者时间和地域条件所限,难以外出获取更多善本以供参校,实亦憾事。笔者叨承省地方志编委会委信之重,只有敬谨从事,知难勉任,历时年馀,完成是稿。其间始终得到省方志委副主任卢美松等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省人民出版社李瑞良同志的指正,得到省图书特藏部和福建师大图书馆同志的协助,省方志委管旬辉精心设计编排,刘晓敏反复打印修改,又承北京方志出版社认真审阅,谨此深表感谢。
由于个人学识才力所限,尚存的疏漏失误之处,敬希学界先进与广大读者指教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