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会心录

。可知。以言乎肺。则气不主可知。是以上咳下吹。气窍相通。阴器隐隐而有声。足见精血之亏。元气之弱。根本摇摇矣。夫阳明为多气多血之海。与冲任血海之脉。
同气而相应。下为经而上为乳。变化取汁。血气之实也。喧闻户外。胃气之虚也。魏氏云。谷气之实。其实胃中正气之衰。斯言极中长沙之秘旨。如必谓谷气实。而引导浊气。从大肠出。纵胃气下泄。必由浊道而不致干乱清道。是错认溺窍为病也。第胃气下泄。前阴之膀胱何异。下泄后阴之大肠而终无补于病情。岂仲景当日之深意哉。且肾主开阖。为生气之原。阴器属肝。主疏泄之令。今胃气下走。岂寻常之药。可以奏功。必须培补肝肾。以固肺金。生精益血。以助真气。若阳分多亏。补中归脾之属可投。阴分多亏。
六味左归之属可用。阴阳两亏。八味右归之属可服。耗气败血之药非其治也。倘不咳而窍有声。较咳而窍有声者为稍轻。逍遥六味。皆合法也。虽然。膀胱有下窍而无上口。胃气何由下泄。其从精窍而来。不待辨而自明。
男子从无。妇人常有。无非窍空而妄泄。况谷道后通。而前阴之吹者有之。
谷道后秘。而前阴不吹者有之。谷气实。胃气安得下泄。仲景发煎导引之法。其说似属难明矣。即令胃气从溺窍下泄。小便当随气而共出。何吹时惟有声而无溺。则溺窍而来之说。更属无据。要之胃气者。乃水谷之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与肾中生气而互根。得毋因其人水谷之真气衰弱。而以脂膏益血之品。从阴引阳。填补冲任。不使气陷于子宫。直走精门。未可知也。
阴吹一症。人但知气从下泄。而昧于出自何窍。拘泥长沙之文。未有畅发其因者。先生为之条分缕析。可振聋聩。非三折肱良手。安能搜此精义。
补中汤
(见暑症门)
归脾汤
(见中风门)
六味汤
(见审虚实门)
左归汤
(见失荣门)
八味汤
(见审虚实门)
逍遥散
(见眩晕门)
右归饮
熟地(二三钱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炒) 杜仲(二钱姜汁炒) 枸杞子(二钱)
肉桂(一二钱) 川附子(一二三钱) 山萸肉(一钱) 甘草(一二钱炙)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