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俱虚。故小便利。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大为虚。以未应下而下之。利因不休也。浮者。按之不足也。革者。实大而长微弦也。浮为虚革为寒。寒虚相搏。则肠鸣。与当归四逆汤。补虚散寒。
活人云。虚者。十补勿一泻。强实者泻之。虚实等者。虽泻勿大泄之。此金匮语也。
吴氏云。凡有恶风恶寒者。凡腹满时减时满者。凡腹胀满。可揉可按虚软者。凡阴虚劳倦。凡手足逆冷尺脉弱者。凡脉在表俱不可下。凡脉沉不实不疾。按之无力者。凡亡血家。及妇人经水适来适断。或热入血室。与夫胎前产后崩漏等证。及小便频数。小便清而大便秘者。俱不可下。
卷七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秋时阳气下行。则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理导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血气。水能净万物。故胜丸散。中病即止者。如承气汤证云。若一服利而止后服。又曰。若一般谵语止。更莫复服。是不必尽剂。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下利三部脉平者。已为实而又按之。
心下硬者。则邪甚也。故宜大承气汤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经曰。脉迟者。食干物得之。金匮要略曰。滑则谷气实。下利脉迟而滑者。胃有宿食也。脾胃伤食。不消水谷。是致下利者。为内实。若但以温中浓肠之药。利必不止。可与大承气汤。下去宿食利自止矣。
王宇泰云。脉迟而有力。方可用此法。若无力而外证无所据者。恐虚寒。不宜妄投大承气也。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寸以候外。尺以候内。浮以候表。沉以候里。寸口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者。胃有宿食。里气不和也。与大承气汤以下宿食。
王三阳云。尺涩。亦有血虚者。须审外证恶食气痞。及胸膈饱闷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