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秘集

载而死,或一月或半月而死,如起病数日之前治之,十症可得九愈。看喉肿处,其色变红者,即成脓之候,可不刺而自溃也。
喉症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汤,或薄荷汤,俱要温和为主,山楂焙燥磨细末,煎药内可加一撮,乃消肿去毒,治咽喉之要药也(以上十四条吴氏说)。
病患壮者药可猛,弱者攻宜缓,动针不可伤小舌,要紧。
夜晚看症,宜加倍细心,药用六味汤,天明复看,再为加减。
凡针舌下两边青筋,血红生,血黑死,服宜清膈消痰解毒之剂(以上四条张氏说)。
四绝症
走马喉风,锁喉风,走马牙疳,缠喉风。此皆凶险之症,若不吐不泻,针之无血,药不能入,皆为不治。慎之慎之。
十六绝形
舌卷囊缩,角弓反张,油汗如珠,十指无血,喉哑呛食,喉干无痰,吐血喉癣,六脉沉细,声如锯拽,大便十日不通,鼻煽唇青,天柱倒塌,脉细身凉,两目直视,壅痰气塞,喉菌不治。
凡诊脉,一呼一吸四、五至者,平和脉也。三至为迟,六至为数,病脉也。
脉式
脉迟则寒,脉数则热,细缓则虚寒,细数则虚热,六脉一理。

针穴
(凡六穴应病行针)头面:颊车穴,在耳垂下八分,足阳明胃经。
右手:少商穴,在大指内甲角,手太阴肺经。中冲穴,在中指内甲角,手厥阴心包络经少冲穴,在小指内甲角,手太阳小肠经。
左手:商阳穴,在食指内甲角,手阳明大肠经;关冲穴,在无名指外甲角,手少阳三焦经。


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
(今存二十二症)。
喉痹:郁火攻兮喉痹成,或生左右小棋形。鲜红酒毒光如镜,肿在喉间风热胜。其症形小而圆,初起或消或刺均可,如其色紫红平塌光如镜者,不可刺,宜内消,因其毒发于本源故也。
喉闭:积热风痰喉欲闭,因生血泡在喉间。忽然壅塞樱桃似,点刺流涎病即安。其症宜发表清热,先用针点,后吹子、丑二药。
缠喉风:恶寒恶痛名阴毒,外内无形气短促。胸前红肿足多寒,若见红丝针贵刺。药宜发表,吹药先用巳药。如见红丝,即刺断,再用子药。
呛喉风: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覆。燥极点痰热在心,忽然呛食终非福。用针挑破血泡,后上丑药,兼吹子药,煎药宜清热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