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评文

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发于颈。名曰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阳留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发于肩及 。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
痈发四五日。逞 之。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瘿。急治之。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 实栝蒌。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 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浓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而当死。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谓铺大而壅硬也)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
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谓痛应于丙之脏腑也)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
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急治之。百日死。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
初如小指。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以上只叙形名而缺其忌当有脱文甲乙经中详之)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 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