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肤语

,精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此闻之汪弄丸,云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精而死亦由父之精也。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权德舆文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 ,行有餍。其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呜呼,岂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初亦无有,岂应执着之以为己物?故此身之灵明,主人必使不着于有,不着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虚,灵觉常圆。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日进。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者是也。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周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履和,则不伤和;适顺,则不违顺。夫天地之气,至和大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先辈之重箴言如此!
阴阳本不相对,待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阳出于阴,阳罔顾阴而不能留,则死。是死生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
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人,阳气在上,故耳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阳气在根,故尤蠢。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 ,阳将散矣。是以君子先时竟竟,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爱者,谓其神之去也。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