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论

渴,气液不得宣通,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 当归 芍药 大黄 山栀子 泽泻(已上各半两) 连翘 栝蒌根 干葛茯苓(已上各一两) 官桂 木香 藿香(各一分) 寒水石 甘草(各二两) 石膏(四两) 滑石 盆硝(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半盏,绞汁,入蜜少许,温服。渐加至十余钱,无时,日三服。或得脏腑疏利,亦不妨,取效更妙。后却常服之,或兼服消痞丸。
似觉肠胃结滞,或湿热内甚自利者,去大黄、芒硝。
人参散
治身热头痛,或积热黄瘦,或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膈痰呕吐,烦热烦渴,或燥渴泻利,或目疾口疮,或咽喉肿痛,或风火昏眩,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一切邪热变化,真阴损虚,并宜服之。
石膏(一两) 寒水石(二两) 滑石(四两) 甘草(二两) 人参(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或冷水亦得。

《三消》之论,刘河间之所作也。因麻征君寓汴梁,暇日访先生后裔,或举教医学人,即其人矣。征君规诣其家,求先生平昔所着遗害。乃出《三消论》、《气宜》、《病机》三书,未传于世者,文多不全。止取《三消论》,于卷首增写六位、藏象二图,其余未遑润色,即付友人穆子昭。
子昭,乃河间门人穆大黄之后也。时觅官于京师,方且告困。征君欲因是而惠之,由是余从子昭授得一本。后置兵火,遂失其传。
偶于乡人霍司承君祥处,复见其文,然传写甚误,但根据仿而录之,以付后之学人,详为刊正云。
时甲辰年冬至日锦溪野老书
续方
柏葶东久亭寺僧悟大师傅经验方
治饮水百杯,尚犹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
服此药三五日,小便大出,毒归于下,十日永除根本。此方令子和辨过,云是重剂,可用。悟公师亲验过矣。
水银(四钱) 锡(二钱,用水银研成沙子) 牡蛎(一两) 密陀僧(一两) 知母(一两)
紫花苦参(一两) 贝母(一两) 黄丹(半两) 栝蒌根(半两)
上为细末,男子用不生儿猪肚一个,内药,妇人用 猪肚一个,麻线缝之,新瓦一合,绳系一两遭,米一升,更用栝蒌根末半斤,却于新汲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内研烂,就和为丸,如猪肚丸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