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灵枢经

黑,则寒淫而土败矣。 姚士英曰:少阳太阳之气,生于下焦,故邪客于下,其状大痈;阳明之气生于中焦,故邪客于下,其状不大,盖经络伤而气未伤也。 闵士先曰:初如小指发者,谓初发如小指,其状肿而长,乃邪在经络之形也。卫气归之,则圆而坟起矣。】
发于足指,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马莳曰:此言脱痈有生死之辨,而病势不衰,则当斩其指,否则必至于死矣。】
【张志聪曰:此足少阴之毒,从内而发于外,故曰脱痈,谓从阴而脱出于阳也。发于足指者,发于足大指也。动输篇曰:足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夫足少阴秉先天之水火,其状赤黑者,水火之淫毒太盛,故为不治之死证。不赤黑者,其毒气少衰,故为不死。如痈肿不衰,急斩去其指,不则毒气注于诸经之络而死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肉,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马莳曰:此言痈疽之别,痈轻而疽重也。痈疽本皆热证,然痈虽肉腐成脓,而不内陷于骨,故髓不为枯,五脏不为伤。疽则筋骨良肉皆无余,而下陷于肌肤,筋髓皆枯,内连五脏,其轻重如此。】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马莳曰:此又言痈疽之别,即其皮之坚泽可验也。】
【张志聪曰:上文分别部位之阴阳死生,此总论痈疽之浅深轻重。盖人之血气流行,环转出入,而淫邪泮衍,变易无常,且气秉有厚薄,邪客有微甚,是以死生成败各不同焉。《内经》论痈疽所发,有因于喜怒不测,饮食不节,脏腑不和,则留积而成者,有因于脏腑之寒热而成者,本篇止论外因之邪,少有留滞,则为痈为疽矣。是以圣人立九针之法,配合三才之道,以回造化之功,立数十万言,传之竹帛,利益后世,使天下同归生长之门,圣人之教化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