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门

脏者也。】

 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注 肝乃土之胜,制则生化,故散精于肝。肝者筋其应,故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注 食气曰浊气,入胃之食气归于心,子令母实也。心通脉,故淫精于脉。入胃之谷气,先淫气于脉,百脉之经气,总归于大经,经气归肺,百脉皆朝会于肺也。肺合皮毛故输精焉。毛脉合精者,血气相合也。腑为阳,故先受气。腑精神明者,六腑之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五脏六腑受气于谷,淫精于脉,变见于气口,以决其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注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气化则水行,故四布于皮毛,通灌于五脏之经脉,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之揆度,以为经脉之经常也。】

 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注 此论五脏之本气,而合于四时五行五味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注 此论五脏之病宜于药食者,五味各有所宜也。】

 宣明五气篇
辛定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注 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者也,病则气虚,故无令多食。盖少则补,多则反损其气。】

 太阴阳明篇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注 饮食劳倦则伤脾,故阴受之。入五脏,从其类也。】

 痹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注 居处失宜,则邪中其俞,又不能调其饮食,邪即循俞而入舍于腑矣。】

 病能论
食入于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