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门

太阳寒水之气胜也。】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注 此五脏之气而发见于形气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邪之中人,中于项则下太阳。
【注 以太阳之循颈项而上干于头面也。】

 论疾诊尺篇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注 足太阳之脉起于两目而下出于颈项,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大阳之气运行于肤表,此水随气而溢于皮肤之间,故目窠微肿。颈脉动而肤胀咳者,水留于皮毛而动其肺气也。风水者,因外受于风,风行而水涣也。】

 寒热病篇
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注 伏兔,肾之街。腨者,脾之部。背乃肺之俞。五脏俞谓五椎之心俞也。项者,肝之俞。本经曰:痈疽之发,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痈疽者,乃五脏渐积之郁毒,外应于血气之不和而为之也。故五部有此者死。】

 本输篇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
【注 当缺盆中央动脉是。】
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
【注 挟喉两旁之动脉是。】
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
【注 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
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窻。
【注 手阳明之后,当曲颊之下是。】
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
【注 曲颊之后,当耳之下是。】
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注 耳后当完骨上是。】
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
【注 挟项大筋中是。】
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注 凡此论三阳之脉,循序而上于颈项,应阳气之出于地外,而任督二脉出于肾,而通先天之阴阳也。】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俞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俞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发际发际 原缺,据《灵枢》本输篇补。。
【注 此论阳气之上下,以应天气之升降也。】

 寒热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