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门

,如户之扉;枢,扉之转柱也。舍枢不能开阖,舍开阖不能转枢,是以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开主外出,阖主内入,枢主外内之间,若搏于中而勿浮,则合而为一阳矣。】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注 阳气出而主外,阴气升而主内。】
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注 阴阳二气皆主于下,阴气出而在内,是以中为阴。其所出之太冲,在下而冲之上,名曰太阴冲脉,为十二经脉之原。故三阴三阳,皆以太冲为主。】
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注 隐白穴在足大指端,太阴为阴中之至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
【注 中为阴,故曰后曰前,言阴气出于下而并处于里之中也。】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注 涌泉穴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注 少阴主水,厥阴主水生之木,故在少阴之前。】
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注 大敦穴在足大指三毛中,足厥阴肝经所出之井穴,阴在下,故论足之三阴也,十一月一阳初生,厥阴主十月,为阳之尽,故曰阴之绝阳。两阴交尽,名曰厥阴,故为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注 太阴者,三阴也,为阴之盛,故主开;厥阴为两阴之交尽,故主阖;少阴为一阴之初生,故主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
【注 阴气从下而出,在内之中,搏聚而勿沉,命为一阴也。阳气主浮,故曰勿浮;阴气主沉,故曰勿沉。盖三阳之气开阖于形身之外,三阴之气开阖于内之前后,故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注(雩重)(雩重),气往来也。阴气积于内,阳气传于外,日出而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晡而阳气衰,日入而阳气内归于阴,一昼夜而为之一周。阴气开阖于里,阳气出入于形表,而为阴阳离合之相成也。】

 诊要经终论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注论脏腑阴阳之合并也。所论五脏之气者,三阴之所主也。三阴之气与三阳交并,阳气先至,阴气后至,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