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门

太阴阳明篇
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注 手太阴主气而主皮毛,故风气乘之。身半以下,足太阴阳明皆主之,故感地之湿气。】
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注 上先受之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下先受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清气在下也。】

 痹论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注 痹者,闭也。湿流关节,故为留着之痹。】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痿论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得之湿地也。
【注 有渐于湿者,清湿地气之中于下也。以水为事者,好饮水浆,湿浊之留于中也。若有湿浊之所留,而居处又兼卑下,内外相湿,以致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也。】

 调经论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注 表阳之气,主于皮肤。寒湿之阴邪,伤人阳气,是以皮肤不收,阳气不能外御,故邪入于肌肉而坚紧也。荣血泣而不行,卫气去于肤表,故为虚也。言此虚者,虚于外而辟积于内也。此表气不足,故按摩之则里气出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气交变大论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注 太阴所至为云雨,盖湿土之气,上升而为云为雨。腹痛,肾脏之病,土胜而水伤也。肾为生气之原,肾气受邪,故手足厥冷。肾藏志,志不舒,故意不乐。肾乃血气之生原,水不能济火,故体重烦寃。土运太过,诸甲岁也。】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泻,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足下痛,甚则跗肿。
【注 水运不及,土乃胜之,故湿气大行。湿土太过,伤及肾阴,故为腹满身重诸病。寒毒而无热化,故发为寒疡而无脓也。寒气上凌,故烦冤也。水运不及,六癸岁也。】

 五常政大论
备化之纪,其令湿。
【注 土气平和,是谓备化。在天为湿,土之令也。】
敦阜之纪,大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