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门

汗者,脾土灌溉之汗。肺气虚而不能输布水液,脾气自灌于肌肤,至令肺气不复通调散发也。】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注 邪在阳分,故身热无汗。邪在阴分,故多汗身寒。阴阳并受其邪,则无汗而寒也。】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注 天之阳邪,伤人阳气,气伤外弛,故汗出。】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注 汗出而半身沮湿,是阳气虚不能充身遍泽,必有偏枯之患。汗出见湿,则湿热郁之于皮肤,则生痤痱。劳汗当风,则寒湿郁于皮肤而为皶痤矣。魄汗未尽,表邪未去也。表阳邪气,同陷其间,寒邪随阳化热,故气烁,表气不入于经,故穴俞以闭,但热不寒为风疟。】

 金匮真言论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注 夏不汗出,则暑气伏藏,至秋乃成风疟。】

 热论
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注 伏匿之邪,与汗共出,故不可止之。】

 宣明五气论
心为汗。
【注 心主血,汗乃心之液也。】

 骨空论
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注 风为阳邪,伤人阳气,故病如此。】

 平人气象论
尺濇脉滑,谓之多汗。
【注 尺肤濇者,风痹也。邪迫于经,其脉则滑,以风之阳邪,闭于皮肤之间,而迫于经脉,故主多汗。】

 水热穴论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元府者,汗空也。
【注 勇而劳甚,则伤骨而肾气动,则水液上升而为汗矣。因风而致水肿于皮肤间也。】

 诊要经终论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注 太阳之经气已绝,故瘈瘲戴眼反折。手太阳主液,足太阳藏液。绝汗者,津液外亡也。】

 举痛论
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注 夫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