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门

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注 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入中之气不足,则阴虚而为喑矣。阳受气于四末,阳盛已衰,故四肢不收而为俳。肾气不足则为喑,以致少阴之气不至,则手足厥冷矣。】

 气交变大论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瘖。
【注 水寒乘心,心主言,故暴喑也。】

 至真要大论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少阴之复,暴喑。
【注 金主声,故暴喑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濇,甚为喑。
【注 心主言,心气少,故为喑。】

 经脉篇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注 手少阴之别络,与经相干于通里之间,去腕一寸半,别经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虚则不能言者,盖心主言而经别络舌本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
【注 阳明之别络,与经相会于丰隆之间,而别走于足太阴之别络。其别行者,并经脉而循于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十五大络之气血,皆本于胃腑水谷之所生,是以足阳明之络与诸经之气相合,其喑气逆则喉痹卒喑,经别之络于喉嗌也。】

 忧恚无言篇
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注 肺主声,心主言,肝主语,然由足少阴肾气之所发。故善治者,审其有音声而语言不清者,当责之心肝;能语言而无音声者,当责之脾肺;不能语言而无音声者,此肾气之逆也。夫忧则伤肺,肺伤则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