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反胃门

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
【注 此秋病之常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注 脾有寒不能运化饮食,故为膈中。脾不能游溢津液,上归于肺,四布于皮毛,故涎沫之从口出也。】

 本神篇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注 伤其心脏之神气也。】

 终始篇
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注 外格者,谓阳盛于外而无阴气之和;内关者,阴盛于内而无阳气之和。关格者,阴关于内,阳格于外也,是为关阴格阳之死候矣。】
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如是者不开,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淫于中,五脏内伤。如此者因而炙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注 人迎与脉口俱盛,命曰阴阳俱溢。盖阴盛于内则阳盛于外,阳盛于左则阴盛于右矣。若不以针开之,则血脉闭塞,气无所行,流溢于中,则内伤五脏矣。】

 脉度篇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注 关谓关阴于内,格谓格阳于外,如是则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 /P>
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注 溢阳者,阳盛之气溢于脉中,气血之相合也。】
寸口四倍者,名曰内关。内关者且大且数,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之寒温,以验其脏腑之病。

 上膈篇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