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门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注 惊则气乱,故喘出肺。肺者心之盖,故淫气伤心。】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注 跌则伤骨,骨即为肾,故喘出焉。】

 太阴阳明篇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注 阳明气厥,则上为喘呼。】

 阳明脉解篇
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注 阳明之热,上逆于少阴,阴阳相薄,则恐而恶人。】
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注 如热邪厥逆于上,干于心肺之经而为喘惋者生,干于心肺之脏则死矣。】

 逆调论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注 胃之水液,从关而下入于肾者顺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下入于肾,则肾之水气,反循津液之道路而上乘于胃,是以胃不和而卧不安也。故曰:肾者水脏,主藏津液,又主卧与喘也。】

 举痛论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注 劳则肾气伤而喘息于内,阳气张而汗出于外,外内皆越,故气耗散矣。】

 痹论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注 肺痹则烦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注 心主脉,故痹闭而令脉不通。邪薄心下鼓动,而上干心脏则烦,烦则心下鼓也。肺者心之盖,而心脉上通于肺,故逆气暴上则喘。】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干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干大肠,放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
【注 淫气而致于喘息,则肺气不藏而痹聚在肺。】

 刺禁论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注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若脉内陷而气反下泄,则为咳喘之逆证矣。经云: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病在大肠。盖大肠为肺之腑也。】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注 足阳明之俞在膺中,肺经之脉亦循膺中之云门、中府而出。若刺膺中之脉,陷而入深,悞中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