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反胃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二 噎膈反胃门

黄帝素问

 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
【注 一阳,少阳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少阳相火生气,气少则火壮烁金,故咳。木火之邪伤土,故泄。心虚则掣痛。邪在胃脘,故膈塞不通。】
三阳结谓之膈。
【注 三阳,太阳也。太阳之气生于膀胱,从内膈而出于胸胁,阳气结则膈气不通,饮食亦膈塞不下也。】

 六节脏象论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
【注 一盛病在少阳,少阳主春升之气也。太阳主夏,阳明主秋,四盛以上乃阳太盛,故名曰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
【注 四盛以上者,乃阴太盛,故名曰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注 俱四倍以上者,阴阳俱亢极也。阴阳俱盛而不和,是不能及于天地阴阳精气之承制则死矣。】

 血气形志篇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
【注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则阴阳气血皆伤,故病生咽嗌,宜甘药以调其脾胃。】

 通评虚实论
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注 中焦不通,则上下之气闭塞,此五郁为病也】

 气厥论
肝移寒于心,狂,膈中。
【注 阳并于阳,故狂。肝邪上移于心,故为膈中】

 举痛论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注 恐伤肾,是以精气退却而不能上升。膻中为气海,上出于肺,以司呼吸,其原出于下焦,故精气却则上焦闭,其上升之气还归于下,而下焦胀矣。上下气不交通,故气不行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注 思则心神内存,正气留中而不行,故气结矣。】

 风论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注 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者,胃受邪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腹胀满故形寒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