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三 哮喘门

黄帝素问

 脏气法时论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
【注 肺主周身之气,肾为生气之原也。】

 调经论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注 肺主气而司呼吸,故有余则喘咳上逆。】

 阴阳别论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注 魄汗,肺之汗也。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于阴,如魄汗未藏,是夺汗而伤其精血矣。肺脏之阴液外泄,则四脏之阴并逆而起,上熏于肺,使人喘急喉鸣。】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 二阳,阳明胃也。病本于精血两虚,风热交炽,津液愈竭。火铄金而传为喘急息肩,死不治也。】

 平人气象论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注 此视而知其病也。】

 大奇论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
【注 肺主呼吸,故喘而胠满。】

 脉解篇
阳明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注 阴气下而复上者,谓冬至一阳初生,阴气下降,至五月而阴气复上也。阴气下归于水脏,至阴气从上而渐盛,则水邪随气而升,上客于脏腑之间,故喘而为水也。】
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注 少阴寒水在下,君火之气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则诸阳之气上浮,而无所依从矣,是以阳热上逆,而为呕咳气喘之病。】

 厥论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注 阳明气厥则喘,上逆则咳也。】

 示从容论
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
【注 喘咳者,是下焦之水气,并于阳明之经也。】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注 邪热甚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多言。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