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延命录

道德经》曰:出生谓情欲出於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之九家而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总,鼻不妄噢,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也,动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欲求生,动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也。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厚也。远道反天,妄行失纪。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庄子·养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察一各有极#1也。而智也无涯。嵇康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但在於智困,不在性动也。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寻无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
《庄子》曰: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向秀曰:生之所无以为者,性之事也。张湛曰:生理自全,为分外所为,此是以有涯随无涯也。达命之情者,不务智之所无奈何。向秀曰:命尽而死者是。张湛曰:乘生顺之理,穷所察分,岂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万类。张湛曰:人与阴阳通气。和之於始,和之於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始终和,则神志#2不散。
《混元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杂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己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
《黄老经玄示》曰: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生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与神化,故能与道同式。
《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类。神与形离,二者不俱,遂象飞乌入海为蛤,而随季秋阴阳之气。以气化者,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严君平《老子指归》曰:游心於虚静,结志於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