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经名: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第一解诸天中大梵
第一科诸天中者,三十二天,各有八字,在诸天中之八方。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合离以成音也。天真皇人昔书其文,敷译洞章,申以解说,凡有四事。一者以梵音名此物,二者还以梵音标梵名,三者以一神为两神,四者以两事为一事也。梵音名此物者,如天楼音,非是名楼观之楼音,而今随地上楼观音,用以名玄都之楼观也。梵音标梵名者,如梵音名天中王为易邈,而今此犹谓王为易邈也。一神为两神者,如吁员本是一神,而今解为吁员、员音,二号也。两事为一事者,如梵行、大梵本是两事,而今合为一大梵也。其余以例推之。
问曰:西域天竺之音,多与梵音同,而中国音异,何也。答曰:音故是真文之音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故也。又问:音者,言也。文者,书也。书不尽言,文则为劣。答曰:不然。书不尽言,是世间之文耳。真文为三才之本,言教在布化之末,本胜末也。
第二解隐语
第二科隐语二字者,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隐者,隐秘不显於外也。此中亦有隐显。今但言隐语者,有二种事。一者书是梵书,音是梵音,而随地上之用。地上之音显其外,大梵之音隐其中,以此物覆梵音,梵音蕴不用,隐在於内,故言隐语,以明应变之事也。二者今以一字之中,含众多事义,若直就一字而求事义,不可见,自非解诀,其旨不显,故言隐语,以明玄奥之理也。隐语之中有四,一者隐名,二者隐讳,三者隐事,四者隐义也。不言名讳事义,而言隐语者,何也。语者,悟也,其字吾言。以吾之言而示语,开悟人心,故以语为称也。
第三解无量音
第三科无量音者,有二义。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也。变通无量者,内音中天真皇人,虽止解为中国之正音,然此音之用,通无量国土,异方殊类,皆得名物,各得其解,音通元量,故曰无量也。第二教化无量者,既异方殊类,各名其物,皆成善语,普得妙义,无有限极,无有恶言,周化无量,声备五文,故曰无量音也。
道君撰元始灵书中篇解
上题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