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批注

,故生生死死,得失相生,与道同为出入。
道不可同德。德不可同,失不可同。故其得有得,谓之同。有得有失。
道者本性不杂,譬如虚空不和诸物。故曰:道不可同德者。有柔有刚,有仁有义,事异名殊,譬如万物,各自有体。故日:德不可同。所受虚假,暂受还失,譬如旅亭,暂止便去。故曰:失不可同。所谓同者,我既得此,彼亦得此,各得其得,然后为同。同虽近道,然以得求道,可以得则可以失,有得有失,去道愈远。
失德归道,道敛致一。一致入真,体真应变。真入至神,神至神,神入元,元至元,元入妙。湛兮似或存、非象非声,独立於元始,元始之妙。
德者性之散涉於事而不固,故德有失而道无失。若失德即归道,无别有道。道在生死得失之间,未尝不一,若逐生死之变,顺得失之名,则散而为德。若知出於道,敛致归一,即德即道,道与德一。一致入真,体真应变。万变不失吾真,是之谓神。神之致谓之元,元之至谓之妙。入元入妙,其实无得,复归本然。非象非声,湛兮似或存,独立於元始元妙者,本有之性,非从外得。
元始以真妙观,元始以真妙听。妙观见非象之象,妙听闻无声之声。大象无形,无逃吾妙观。太音希声,无逃吾妙听。吾以妙为无极无上。
妙观无色,妙听无声,色声外尘,不能隔越。六受用根,圆融涉入,故见无象之象,而非目闻,无声之声,而非耳尘, 销觉圆,妙观出於天地之外,妙听出於音声之表,故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是谓无极无上。
吾故无极无上真妙。真妙真元,真元不可元。真妙真神,真神不可神。真妙真真,真真不可真。真妙真道,真道不可道。真妙极矣。
此言体妙者,与元真神道者不同,既得真妙,则元为妙元真元不可元,神为妙神真神不可神,真为妙真真真不可真,道为妙道真道不可道。由元始而下,虽共此五名,而所得妙力,各有差殊,唯以妙极为至。故曰:真妙极矣。
第二章一百四十六言
真妙太上,太上真妙。
道极不可名,寄之曰真妙。尊极不可名,寄之曰太上。妙极而上,故曰真妙。太上上极而妙,故曰太上真妙。
妙生元,元生神,神生真,真生道,道生德,德生徼,徼生妙,妙生无,无生有,有则有,无则无,有无相生,阴阳相推,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