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筏

,然须于似断似续处求之。
杜诗韩文,其生处即其熟处,盖其熟境,皆从生处得力。百物由生得熟,累丸斲垩,以生为熟,久之自能通神。若舍难趋易,先走熟境,不移时而腐败矣!
诗之近自然者,入想必须痛切;近沉深者,出手又似自然。
不为酬应而作则神清,不为谄渎而作则品贵,不为迫胁而作则气沉。
陶元亮诗淡而不厌。何以不厌?厚为之也。诗固有浓而薄,淡而厚者矣。
美人姿态在嫩,诗家姿态在老。
写生家每从闲冷处传神,所谓「颊上加三毛」也。然须从面目颧颊上先着精彩,然后三毛可加。近见诗家正意寥寥,专事闲语,譬如人无面目颧颊,但见三毛,不知果为何物!
古人诗文所以胜我者,不过能言吾意之所欲言耳,吾所矜为创获者,古人皆已先言之。以吾之意,出古人手,较吾言倍为亲切。试取古人意,出吾手,格格不甚畅快,始见吾短。
诗有眼,犹弈有眼也。诗思玲珑,则诗眼活;弈手玲珑,则弈眼活。所谓眼者,指诗弈玲珑处言之也。学诗者但当于古人玲珑中得眼,不必于古人眼中寻玲珑。今人论诗,但穿凿一二字,指为古人诗眼。此乃死眼,非活眼也。凿中央之窍则混沌死,凿字句之眼则诗歌死。
五言古以不尽为妙,七言古则不嫌于尽。若夫尽而不尽,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斯?
唐人五言律之妙,或有近于五言古者,然欲增二字作七言律则不可。七言律之奇,或有近于七言古者,然欲减二字作五言律则不能。其近古者,神与气也。作诗文者,以气以神,一涉增减,神与气索然矣。
七言绝所以难于七言律者,以四句中起承转结如八句,而一气浑成又如一句耳。若只作四句诗,易耳易耳。五言绝尤难于七言绝,盖字句愈少,则巧力愈有所不及,此千里马所以难于盘蚁封也。
极用意人诗文得意处,每从不经意处得之。极不经意人诗文得意处,每从用意处得之。
学古人诗,不可学其粗俗,非不可学,不能学也。非极细人不能粗,非极雅人不能俗。
古诗之妙,在首尾一意而转折处多,前后一气而变换处多。或意转而句不转,或句转而意不转;或气换而句不换,或句换而气不换。不转而转,故愈转而意愈不穷;不换而换,故愈换而气愈不竭。善作诗者,能留不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