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洲诗话

则必取“终南有茅屋”一篇,大约皆自李沧溟启之。此元遗山所谓“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者也。 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固不必言矣。然此题咏者,唐、宋诸贤略有不同,右丞及韩文公、刘宾客之作,则直谓成仙;而苏文忠之论,则以为是其子孙,非即避秦之人至晋尚在也。此说似近理。盖唐人之诗,但取兴象超妙,至後人乃益研核情事耳。不必以此为分别也。王荆公诗亦如苏说。而崇宁中汪彦章藻一诗亦佳,乃曰“花下山川长一身”,则亦以为避秦人得仙也。○刘宾客之作,虽自有寄托,然逊诸公诗多矣。郭茂倩并取入《乐府》,似未当。 昔人称李嘉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右丞加“漠漠”、“阴阴”字,精彩数倍。此说阮亭先生以为梦呓。盖李嘉中唐时人,右丞何由预知,而加以“漠漠”、“阴阴”耶?此大可笑者也。然右丞此句,精神全在“漠漠”、“阴阴”字上,不得以前说之谬而概斥之。 岑嘉州诗“忽思湘川老,欲访□中君”,此乃後人用□中君之所本也,与《九歌》原旨不同。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锺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李东川《王母歌》云:“若能炼魄去三尸,後当见我天皇所。”此二语前人已言其寓意。然篇中“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飞成雪”二句,复不让少陵《丽人行》“杨花”、“青鸟”一联也。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 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於东川乎?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 古人唱和,自成感激。若《早朝大明宫》之作,并出壮丽;《慈恩寺塔》之咏,并见雄宕,率由兴象互相感发。至於裴蜀州之才诣,未遽齐武右丞;而辋川唱和之作,超诣不减于王。此亦可见。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李太、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司空表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