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集成

学问,特殊节操,特殊人品,特殊技能,特殊地位,已为人所推崇,一旦寄意丹青,随意点染,不必求工,而气概自流露纸表。人以其学问、节操、人品、技能、地位等之可钦可敬,而于其画尤视为珍宝矣。如黄向坚、李长蘅、吴梅村、闵贞、戴文节、顺治帝等,其作品均千古不磨者也。故余深望今之有特殊学问人品地位者,于正事外,偶注意六法,则将来流传,定有若干幅有价之作品也。且也特殊人才之学画,其画与普通画家不同,不必甚佳,即可名世。既系特殊人才,其胸襟天禀,自与凡品不同,随意点染,必有特殊韵味。人以其人品之可贵,而更珍视其作品,此寥寥数笔,所以传世不朽也。不特此也,而心神安逸,必能得享大年。盖人之心神,无所寄托,必驰情于声色货利。惟作画既久,心神安逸,虽有外鹜,亦减低其成分。况画能得趣,乐意方酣,纵稍涉无聊之酬应,必反觉乏味,而一意于画,心神已安,所以能享大年者以此。今之社会特殊之人才多矣,何妨寄情六法,不特将来有作品流传,即目前亦于心身有益也。
历来画家,多有画诀,所以叙述一己绘画之经验,俾后学有所仿效,用意未常不善。但人之天禀不同,见解不同,环境不同,则于绘画时之所经,亦未能勉强一致。故画诀也者,只可供学者之参考,非玉律金科,永不能变更者也。昔董文敏论画山石,谓由细碎积为大山。此最是病在董派之画,此法最宜,只求整饬,不变化,不妨全体钩毕,然后加皴加染。然整饬之极,必形板滞,是以麓台之画,大半变化太少。小石堆积,开合整齐,干篇一律,苟

非麓台之气韵古茂,则其画不堪入目矣。
常读古人画诀,树也如何,山也如何,屋宇之如何排列,瀑布之如何穿叠,已不能适合后学之取法。乃近世好事辈,又将古人之画诀整理之,树石泉屋,各为一章,论树木规律百出,论山石派别迥异,不知说明某家画之本体,始有如斯之画诀。而广事搜罗,不加论断,其不乱学者之心绪者几希。故学画者对于古人之画诀,不必刻舟求剑。须知某人之画属于何派,其笔墨若何,气韵若何,布置若何,彻底研究之,研究所得,再读诀,自迎刃而解矣。
画法与书法之精神,能表出一生福泽。如翁同穌之字,大气磅礴,居然状元宰相气概邓完白之字功力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