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边总论

之术生。功赏不明。则偷惰之习长。而斥堠之不立。勇敢之不倡。 上玩之也。余所谓弛文法者、非置之不问也、审其事机之所由来也
一古者寓兵于农、无事则执耒以耕、有事则荷戈以战、而养军之费、不以烦官、齐臣管子作内外政、而兵农始分、后来者遂不能复、我 国家酌古凖今、立为屯政、洪武永乐间、每军给屯田一分、岁收银米二十四石、内正粮十二石本军按月关支、余粮十二石、纳充本管官旗月俸、洪熙元年、正粮如旧、 钦免余粮一半、宣德十年 诏书内开正粮与军自瞻、止纳余粮六石、遂以为例、观此则 国初军皆有田。养军之费尽出于田。诚得古人寓兵于农之意。而非后之竭天下之财以养军也。多有言田则过重以致军士逃亡者其田科则之重。亦良有深意。而后人失之也、故其田日消矣。今之言军伍者、不过曰清勾、曰解补、曰存恤而巳。此固不可无。而大意则未有处也。言屯田者不过曰委官清查。曰岁一造册。曰盗买盗卖者有法而已。此固不可无。不知法立则弊生也。葢户有兴废。人有消长。其贫富众寡。十年之内。亦各不同。而况于久乎。试以一方观之。其初均一编户也。众者或至数百口。少者不过五七口。甚至丁尽户绝者亦多矣。人资田以养田亦资人以耕丁多而富者必须买田丁少而贫者不免卖田此亦理势之所必至也。故律有典卖之条。今之清军者曰漏报户口者有法。其意岂不欲尽一家数百丁皆为军也。清田者曰一人止许种屯田一分。一户不得过二分。违者有法。丁少可矣数百口之家亦止于二分可乎王者缘人情以立法。彼此背驰。于人情何。是以 国初屯田每军一分。今之屯田十无一存。夫田非卷馆之物也。岂古有而今无哉。不过因贫而自相典卖。户绝而亲管典卖。或亲管田邻之强者占种。其田自在但不能如昔之每户一二分也至于屯粮就田征收。亦安得有不纳者。第近年立法太重。今观见行条例云。凡屯田人等。将屯田转卖与典者。典卖主与买主俱比照用强占种屯田事例。官调边卫带俸差操。旗军人等发边卫充军。或口外为民。如管屯指挥等官。知情不举。受财容隐。一体参问。此为后来者戒诚是也。又曰每年岁造青苗屯册一次。此为新增者设则得矣。不知隐种者。畏法之重。乘其造册百计开除或以积荒。或以水堆沙壅尽开其粮者。或扣除原军重粮。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