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
景,方兼节庵。及胎产、痘疹、外科,比诸证关系尤重,故特加详备。
诸病惟呕证不能纳药,服时欲呕,预备姜汤兼送,更以炒盐二包,轮熨喉下至胸,多炒、频熨即安。
药品必取真实、新鲜、方产最佳者,根据法制度,乃得获痊。倘低伪 蛀,或舍贵用贱,及制配卤莽。或遇略知医者,妄乱加减,皆无效,非方之咎。
治病分寒热虚实,不可混。须细玩方论,如有疑惑,先配小剂少服,相安渐加进之,病愈即止,勿多服。若攻利药,尤不宜过。
是书成后,惟愿高明重加订梓,用广拯济,志宏幸甚。
卷之一 要言一十六则
却病延龄
却病之法,惟治未病为上。人能清心寡欲,慎起居、节饮食,则病自不萌,而龄可延矣。凡人百病,无出三因。一曰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淫是也。一曰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是也。一曰不内外因:起居失宜、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跌损、金刃、五尸、鬼疰、邪祟、蛊毒、山岚瘴气、不伏水土等证是也。举外因六气言:风者,天地郁勃之气。
经曰: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其变莫测。轻则伤风咳嗽,重则中风、风痱诸证。故云避风如避箭。寒者,天地严凝之气。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三时犹轻,冬感为重。即病者名伤寒,伏于肌骨,春月随发生之气为病,谓之春温。次日晚发,及热病也。暑者,天地酷烈之气。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疟痢。夏月天之阳气尽浮于地,人之阳气尽浮于表,故多烦渴,嗜冰水瓜果。不知阳外阴内,生冷停积,湿热相蒸而为痢。腠理汗泄,风寒袭之,邪正相搏,阴阳相并而为疟。冒暑奔驰,病名中热。水阁荫轩,过于寒凉,病名伤暑。
若卧于砖石、泥地、漆凳之类,感受风寒湿气,秋深收敛,腠理闭密,邪伏难出,历节走注作疼,而成痛风等证。湿者,天地阴润之气,为害匪细。东南地卑薄,衣履、坐卧,湿从外入;西北地高燥,嗜乳酪、面,湿自内生。燥者,阳明燥金之气。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捣,皆属于燥。盖因风热耗其血液而成。在表则为皮肤裂屑、手足干劲,甚而筋缩爪枯等证;在里则为大便秘结,消渴引饮等证。火者,君相五志之火。经曰:诸热躁扰,狂骂气逆,冲上嚏呕,疮疡痛痒,耳目诸证等,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