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阿是穴法之说,禁穴许灸三壮之说。亦皆累试累效(禁穴艾炷止麦粒大。仍隔蒜片尤稳)。近年有为狂 所伤者。亦尝根据经灸活三人。是书之有益于世多矣。今既板行一路。流布四方。其所全活。庸有既乎。国先生按行属部。究心民瘼。痒 疾痛。举切诸身,今板行是书。亦济人利物之一端。而余之本心亦于是而获遂矣。故喜而为之序。

大德丁未阆中郡蒲登辰序。

卷一 针灸门
流注指微针赋
(以针医诀式流注指微为韵)
疾居荣卫。
荣者血也。卫者气也。由肠胃受谷化血气所为也。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筋通腠理。中焦出气如沤。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络脉。乃注于经脉。阴阳以张。因息乃行。行有纪纲。周有道理。与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调之。调设失度。致生其疾。疾者百病之总名也。百病之始。皆由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而得之。或起于阴。或起于阳。所伤各异。虚实不同。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于冲任脉。或着于肠胃之膜原。邪气浸淫。不可胜论。

扶救者针。
救病之功。调虚实之要。九针最妙。各有所宜。热在头身宜 针。
肉分气满宜员针。脉气虚渺宜 针。泻热出血发泄固疾宜锋针。破痈肿出脓血宜 针。调阴阳去暴痹宜员利针。治经络中病痹宜毫针。痹深居骨节腰脊腠理之间宜长针。虚风舍于骨节皮肤
观虚实与肥瘦。
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若虚实不明必先观其形之肥瘦。方明针刺之浅深。若以身中分寸肥与瘦同用。是谓浅深不得。反为大贼也故肥人刺深。瘦人刺浅。以与本藏所属部分齐平为期。所以无过不及之伤也。

辨四时之浅深。
四时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气所在以调之也。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经云。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各以其时为则。又肥人宜深刺之。瘦人宜浅刺之。

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
阴者。阴气也。阳者。阳气也。谓阳气起于五指之表。阴气起于五指之里也。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溪谷有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故取穴之法。分其阴阳表里部分。溪谷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