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妙谛

宣木瓜(二两) 公丁香(一两) 法半夏(二两) 广木香(一两) 紫川朴(一两)
白檀香(一两) 建泽泻(二两) 广藿香(四两) 陈枳壳(一两) 紫苏叶(二两) 飞滑石(四两) 软柴胡(一两) 茅山术(二两) 山楂肉(四两) 川羌活(一两五钱) 赤茯苓(二两) 粉甘草(二两)
生葛根(二两)
右药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钱,朱砂为衣,开水送服。孕妇及血症忌之。
暑风伤肺石膏 连翘 竹叶 杏仁 六一散 苡仁 橘红 甘草 桑皮暑厥中恶暑热,必先伤气分,故舌发燥,口渴身痛(陈注)
苍术白虎汤加滑石暑热阻气,中痞不运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杏仁、枳实、竹心、广皮、茯苓、知母、广藿、半夏、黄芩、白芍、山桅、川朴、麦芽、白蔻仁,生脉四君汤,清暑益气汤。
烦劳伤暑胃虚《金匮》麦门冬汤。如脉左关大,木瓜、麦冬、沙参、乌梅、甘草。
暑入心营鲜生地 元参 银花 川连 竹心 石菖蒲 丹参 连翘 犀角暑病久延伤液生脉散 三才汤 熟地 人参 天冬 茯苓 白芍 辰砂暑热深入劫阴阿胶 门冬 川连 生地 人参 乌梅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西瓜 翠竹芯 苡仁 鲜荷叶 杏仁 滑石暑邪人厥阴(危症,消渴吐蛔,舌缩,肺气阻塞。若逆传腔中,必致昏厥。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遭相着,所谓腔中也。暑病必挟湿。陈注)
川连 黄芩 干姜 人参 杨梅 川椒 白芍 枳实暑兼血症鲜生地 绿豆皮 通草 石膏 川贝枇杷叶 白蔻仁 知母 苡仁 丹皮 连翘郁金 桑叶 元参 竹心 杏仁 橘红 六一散 六味丸加阿胶 麦冬 沙参陈曰:《内经》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上受者以辛凉微苦,如竹叶、杏仁、连翘、薄荷。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泻心汤法。在下者以温行,寒性质重开下,如河间桂苓甘露饮之类,乃治三焦之大意。
暑病用苦辛味自能泄降也(陈注)
桂苓甘露饮(肉桂、云苓、膏、滑石、术,甘寒水泻猪芩)
张司农集诸贤论暑病,谓入肝则麻痹,入肾为消渴。瘦人之病虑涸其阴,肥人之病虑虚其阳,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痢稀水,即协热下痢。
热病之瘀热留络而为遗,毒注肠腑而为溺痢,皆属棘手。
卷上 杂症
注夏章
湿热蒸人夏日长,气虚体弱热因伤。胸中气促四肢倦,心烦食少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