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
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者,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
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轻清成象(味薄,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
重浊成形(味浓,大黄之类)本乎地者亲下。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
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卷之一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药性要旨
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
甘辛药平降,甘寒泻火。
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卷之一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图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图
卷之一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麻黄苦,为在地之阴也。
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升上而发汗。然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附子,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粥淡,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为阴
卷之一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肝胆之经,前后寒热不同,逆顺互换,入求责法)。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三焦命门补泻同)。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逆从互换,入求责法)。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