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选四家医案

又须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 2. 类中门 类中偏左,于法为逆,犹幸病势尚轻,可以缓图取效。原方补少通多,最为合理。惟是阳脉则缓,阴脉则急,所以指节能屈不能伸,此亦病之关键处,刁;可忽也。经云:肝苦急,宜食甘以缓之。于前方中增进阴药之甘润者一二,更为完备。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术 炙草 桥红 麦冬 竹沥 姜汁 诒按:此六君加麦冬、竹沥,姜汁也。 邓评:左半属阴血,病机较深,故为逆。 指节屈不能伸,病在厥阴肝经,是阴脉则急之义。若治痿取阳明,即阳脉则缓者矣。 再诊:加当归 脉虚而涩,左半手足麻痹,食不知味。此气血不能运行周体,乃类中之渐也。 桂枝 茯苓 归身 半夏 炙草 黄芪 天麻 首乌 诒按:滋养疏化,虚实兼到。 邓评:此从金匮血痹例治。 内风本皆阳气之化,然非有余也,乃二气不主交合之故。今形寒跗冷,似宜补阳为是。但景岳云: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无以摄既散之元阳。此证有升无降,舌绛牵掣,瘩不出声,足蹵不堪行动。当与河间肝肾气厥同例,参用丹溪虎潜法。 熟地 萸肉 牛膝 锁阳 虎骨 龟板 诒按:持论明通,立方筒当。 邓评:此少阴不至则为痔厥,下虚上实之候也。堪为妄用附、桂,动辄谓引火归源者告。虎骨易苁蓉,较与舌绛无碍, 孙评:此等句今不得而见之矣。 再诊:地黄饮子去附子,加鹿鞭子,煎胶打丸。 邓评: 方内温润益阳之品足矣,何必再加此味。 热风中络。口歪、舌蹇、咽痛。治以清滋。 羚羊角 玄参 钩藤 甘菊 甘草 石菖蒲 生地 竹沥 再诊:生地 阿胶 麦冬 知母 贝母 甘菊 甘草 玄参 三诊:咽喉干痛。滋清不愈,宜从降导。 肾气丸 淡盐汤送下 诒按:先清之,继滋之,终用引火下行之法。步伐井然,凌躐急功者,可取法焉。 邓评:统阅三方,第一方偏于清火,第二方专重滋阴,第三方复参温导。虽似有步伐,究未能认真病源,归于一律。 方书每以左瘫属血虚,右痪属气虚。据述频年已来,齿疼舌赤,常有精浊。纳谷如昔,卒然右偏,肢痿舌强,口喁语蹇,脉浮数动。此乃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动,神必昏迷。河间所谓肝肾气厥,舌瘩不语,足痱无力之证。伹肾属坎水,真阳内藏,宜温以摄纳;而肝藏相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