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论后篇
证中发汗之法,皆用解肌,盖久郁之邪,一解肌则自散,若大汗而重伤伤津液,反变起矣,此先圣用法之大关也。
(九)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榖,以胃中虚冷,故吐也。[原文] 昌按发汗而令阳微,误之甚也,阳微则胃中虚冷,而脉反数者,不过客热之微,温其胃而客热不留,斯脉不数矣。再按此但言胃中之阳微,与不藏精之真阳微弱者不同。
(十)病人烦热,[太阳也],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阳明],宜下之,脉浮虚者,[太阳]宜发汗,下之,宜承气汤,若汗之宜桂枝汤。[原文]
(一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原文]
昌按此一条垂戒,虽在温证项下,然不颛为温证而设,所以不言证而但言脉也,脉见微数,则是阴虚而阳炽,重以火力追逐其血,有筋骨焦伤已耳,今世之灼艾者,不识亦辨脉之微数否耶,其为阴虚火胜之人,漫用灸法者何耶。
(一二)病人耳聋无闻者,以重发汗虚故也。[原文]
此与伤寒耳聋,为少阳邪盛者迥异,益见温证禁过汗也。
(一三)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躁屎,故使大便鞭也。[原文]
(一四)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躁屎也,宜大承气汤。[原文]
(一五)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躁屎也,宜大承气汤。[原文]
昌按仲景治温证,凡用表法,皆用桂枝汤,以示微发于不发之意也,凡用下法,皆用大承气汤,以示急下无所疑之意也,不知者鲜不以为表在所轻,而里在所重,殊大不然,盖表里无可轩轾,所以然者,祇虑热邪久据阳明,胃中津液先伤,故当汗而惟恐过于汗,反重伤其津液,当下而惟恐不急于下,以亟存其津液也。
(一六)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此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为逆。[原文]
观此则温证此伤寒太阳经之变证为差减,而汗下之次第,亦为不同矣。
(一七)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